||
程朱理學:
程頤—
1.重點放於心性休養,從人生之經驗建立人生的理論
2.提出致知,強調身體力行,致知再格盡性,性則是理
朱熹—
1. 淵源於程頤,為學側重致知,致之必先[格物],即所謂[道問學。
2. 敎人以讀書為 " 格物窮理 " 的入手方法。特別強調[大學].[中庸].[論語][孟子]的重要性,作[四書集注],取代五經的地位。
貢獻—
1. 完成理學思想體系,確定儒家的方向。
2. 繼承韓愈倡 " 道統 " 之說,強調道的一脈相傳,故理學又稱道學。
消極面—率天下入故紙中,耗盡身心氣力,做弱人病人無用人,皆晦庵朱熹為之也。
陸王心學:
陸九淵—
1. 與朱熹分庭抗禮,偏於存心養性,即所謂德性。
2.
注重[持敬][功夫],[心]才是萬物的本體。主張[學苟知本],
六經皆我注腳,所以學習經典或研究外物是沒有直接幫助。
王陽明—
1. 主張心即是理。心外無理,認為天地萬物都是人類主觀意識的產物。
2. 反對朱熹先知後行的概念,強調知行合一。
3. 強調致良知,認為人只要擴充善端,發揮良知,就可成為聖人。
貢獻—為擺脫傳統束縛,思想轉為自由開放;尊重個人思考的權威性。
消極面—有束書不觀,學問流於空疏;出現追求個性解放的叛逆思潮。
清代帝王皆奉理學為大統,乾隆皇帝曾說:[得孔孟之心傳……循之則為君子,悖之則為小人;為國家者由之則治,失之則亂,實有裨於化民成俗,修己治人之要。]
由於清朝皇帝多對程朱學派之推崇,使得當朝當代,上至天璜貴冑、下至平民百姓,幾乎可看見程朱學派的風潮與流行。作為清朝的國學,似無不可。
舉報|Archiver|廣告洽談|5278 / 5278論壇 / 5278手機A片
GMT+8, 2024-12-3 10:37 , Processed in 0.023930 second(s), 8 queries , MemCached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